把筇竹林变成“绿色银行” ​——记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董文渊

时尚2024-04-29 20:20:404612

  原标题:把筇竹林变成“绿色银行”——记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董文渊

  近年来,绿色银行筇竹产业在大关县得到了快速发展。把筇变成这一切都与一个人25年来坚持不懈的竹林努力分不开。他,​记教授就是西南西南林业大学从事竹类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森林培育学教授董文渊。

  25年来,林业董文渊一直致力于珍稀濒危植物筇竹的大学董文研究和科技扶贫工作,探索总结出筇竹天然林改造与人工林培育成组配套关键技术,绿色银行通过典型示范、把筇变成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竹林带领大关县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的​记教授“造血式”扶贫道路。

  大关县是西南国家重点开发扶持县,也是林业我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属于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大学董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银行大关就成为西南林业大学的定点帮扶县。1993年7月,董文渊被学校选派到大关县任科技副县长,分管林业和科技工作。上任之初,他在对乡土植物资源的调研中发现筇竹突出的生态经济比较优势,但长期以来,有关筇竹生物学、生态学、退化竹林恢复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却是空白。

  没有基础数据,怎么办?董文渊只能从零开始,自己研究。25年来,他先后完成了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ECBP)“天然筇竹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专题、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珍稀濒危筇竹保护与退化竹林恢复技术研究”等10多个研究项目,取得的筇竹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良种选育与竹苗培育技术、天然林改造与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等一系列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筇竹研究的空白,为筇竹资源高效培育、可持续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董文渊开展筇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珍稀濒危筇竹种质资源,加大资源培育力度,提高笋竹产量,实现贫困山区筇竹资源与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他的研究成果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今年78岁的木杆镇细沙村铜厂沟村民罗绍洪家里原有10亩耕地,由于土地瘠薄,以前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一亩地收益约200元。2004年,在董文渊的指导下,他退耕还林了两亩地,全部种上了筇竹。后来,他又在荒山上种植了80亩的筇竹。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这些筇竹早已成林。

  “竹子栽活了,石缝缝中都会生笋子。要是早点学到筇竹种植的技术,我早几十年就种了。”罗绍洪的话语中透出些许遗憾,但更多的是欣慰。2017年,罗绍洪家两亩地采笋收入6000多元。现在仅靠采笋一项收入就能脱贫了。看到罗绍洪种的筇竹有了效益,村民们都来“偷学”他的技术,就这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里很多村民都种上了筇竹,实现了脱贫增收。

  据统计,1996年,木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17元,这其中筇竹笋产量产值的提高,贡献率达80%以上。2017年,大关县筇竹笋产量已达8000多吨,其中一二产业综合产值达2.4亿元。在木杆、高桥等天然筇竹主产乡镇,农村劳动力在出笋季节人均采笋收入可达5000元至6000元,筇竹笋销售收入占到大多数农户经济收入的80%以上。竹笋加工、销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为充分发挥区域生物资源优势,分类施策,找准“市场-技术-资源”的结合点,大力培育生态经济特色产业,2017年8月,大关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决定大力发展“一县一品”筇竹产业。下一步,大关县将改造现有20万亩天然筇竹低质低效林,新造30万亩高产高效筇竹林,建成50万亩筇竹资源基地。以筇竹科技成果为支撑,通过2至3年的低产林改造,提高竹笋产量,实现贫困人口的持续稳定脱贫;到2022年,达到年产筇竹笋30万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支柱产业,实现竹产业总产值60亿元的目标。

  充分利用珍稀濒危植物筇竹保护与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互动发展的协同性和可持续性,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董文渊有力的科技帮扶下,大关县筇竹林正在变成山乡群众们稳定的“绿色银行”,实现贫困山区造血式发展、康体式脱贫的精准扶贫目标。(记者 胡晓蓉)

本文地址:http://www.quleyi.com/html/228a49961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查尔斯加冕礼“有点尴尬”:天公不作美,经济也糟糕

贾可:什么才是中国汽车在一起的正确姿势

俄媒:武契奇称计划10月访华,其间可能与普京会面

漳州发布暴雨预警三级 大部分县区有大到暴雨

聖日門提前奪冠不「費」力

光大期货:8月11日农产品日报

市场监管部门专项检查旅游旺季市场食品安全

北京优化简化受灾民众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办理程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