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必达 齐心抗疫!关注第六届《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最美抗疫英雄》大型公益活动

休闲2024-05-03 22:37:01739

原标题:使命必达 齐心抗疫!使命身边关注第六届《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最美抗疫英雄》大型公益活动

2014年、必达百姓2015年、齐心2016年、抗疫2017年、关注2019年,第届动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成功举办了五届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大型公益活动。寻找雄大型

2020年初,好医护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美抗海南也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疫英益活无论是使命身边千里驰援荆州还是留守海南抗疫的医护人员,都以先锋姿态,必达百姓奏响不畏艰险、齐心无私奉献的抗疫“同心曲”。

第六届《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最美抗疫英雄》大型公益活动于2月19日正式启动,关注将整合运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资源,将抗疫英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向社会传播,宣扬他们勇于奉献、敢于拼搏的“白衣”精神。

三亚中心医院感染科:

用奉献书写抗疫答卷

团队简介

他们曾在海南抗疫主战场上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用付出和奉献,书写医者答卷。他们最小的24岁,最大的55岁,他们是三亚中心医院感染科的成员,也是海南抗疫主战场上勇敢的“逆行者”。

■ 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我深感责任重大。”对于三亚中心医院感染科负责人林昌锋来说,今年的春节与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2021年2月16日7点,林昌锋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三亚中心医院,换好白大褂,做好防护,他又一头扎进沉寂的病房里。

今年56岁的林昌锋,在同事眼里,是一个“碰到什么荣誉总是往后躲,治病救人总是冲在最前线”的人。

18年前“非典”疫情,当时的林昌锋作为三亚中心医院的主治医生冲在了最前线。18年后,三亚中心医院成为海南省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和省级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基地医院时,林昌锋带领感染科医务工作者又义无反顾,全力以赴救治病患,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书写抗疫答卷。

2020年1月22日,三亚中心医院收治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从那时起,林昌锋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便冒着随时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开始为新冠肺炎病人采集咽拭子标本。

“当时第一例患者来的时候物资极度紧缺,防护服还没有来。我穿着手术衣,戴了个N95口罩,就进去给他做了核酸检测。当时没想这么多,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怕。”林昌锋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身为医务人员,面对这些重症患者,面对医学诊断需要,再大的困难,他们都要努力克服。

感染科护士长王佳月从1月20日至2月16日,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成为奋战在隔离区时间最长的护理人员。每天帮助患者按时服药,为患者做生活护理,巡视病房,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王佳月和所有护理人员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今年已经52岁的护士钱秀珠,在护理岗位工作已有30年,尽管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但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她依然坚持和同事们坚守在抗疫一线。既要给病人打针喂药,也要去对接物资分发。钱秀珠经常要独自把整个科室的物资从大门运到楼下,再一件件搬上来,方便队员使用。因为物资紧缺,她要负责计算好每天的物资使用情况,具体到每一个口罩。

“本来打算大年三十下班后和家人买点年货回老家,接到命令,衣服没来得及收拾就进入了隔离病区。”孙小露是隔离区里第一个接触确诊患者的护士,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不仅要完成常规护理治疗工作,还要帮患者洗澡,给患者喂饭……

在没有电梯的病房里,他们每天不光要完成医疗护理工作,还要搬运病人、药物等进入病房,到元宵佳节他们把一碗碗汤圆送到患者身边。在没有空调的隔离房里,他们经常汗水直流、视线模糊看不清,却要时时掌握患者的最新病情。

在感染科隔离区,像他们这样,舍生忘死,逆行而上,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他们中最小的24岁,最大的55岁,默默地用付出和奉献,争当海南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上最勇敢的“逆行者”。30余封感谢信和书面锦旗里,写满了他们勇挑重任,关爱患者的故事。(海南日报三亚2月25日电)

海南省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防控新冠肺炎医疗队:

为基层医疗机构赠送防疫物资

团队简介

海南省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防控新冠肺炎医疗队,由海南省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抽调,共有队员17名。在疫情期间,医联体医疗队曾通过募捐分批次无偿捐赠给全省128家医疗单位360万余元。

■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我们的队员全部来自海南省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医联体是一个社会组织,危机时刻,所有成员抱团援助凝聚成一股暖流……”2021年2月21日,海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吴世政和海南省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防控新冠肺炎医疗队队员们接受了本报专访,重温那段难忘的战疫岁月。

紧急援助

为基层医疗机构解燃眉之急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作为海南省肿瘤医院专科医联体牵头及管理单位的海南省肿瘤医院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联合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海南成美药业有限公司,发起专项募捐活动,紧急筹措各类防疫物资,分批次无偿捐赠给全省128家医疗单位。

“不敢有丝毫懈怠,得到指示后我们立即组织人手联系各医联体单位,了解、统计各单位的防疫物资缺口。”海南省肿瘤医院负责医联体相关事务的策划发展部总监杨松说,这项工作整整持续了三天。他们也接到了一些省内其他医院的物资求助电话,并一一记录在册。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了全国30多家供应商、生产企业,还联系了土耳其、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进行防疫物资采购。”海南成美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销售总监李丽宁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当时防疫物资极度缺乏,作为医疗队的物资供应方,几乎24小时奋战。

历时1个多月,援助行动共向全省128家医疗机构捐赠防护服1万余件,空气消毒液1.4万瓶,医用一次性橡胶检查手套9.75万只,一次性PE手套22万只,隔离衣1.77万件,75%酒精20桶等,总价值362.88万元。

派送物资

一天十几个小时在路上

防控物资得到保证后,派送问题又成了医疗队难题。抗疫物资分批次到货,工作人员需根据每一批次到货情况不断更新物资分配表,分配前还需掌握各医疗机构具体物资缺口,并根据医院规模、患者收治情况进行物资分配,工作量十分巨大,参与各方基本都处于“轮轴转”的工作状态。据队员郑建家回忆,光打电话联系物资受赠方,就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派送工作则要从早上进行到晚上12点。

为了不耽误配送时间,工作人员需要提前规划好最佳路线,并联系好接收单位。大家在出发前会准备好泡面、饼干等干粮,到饭点就着开水解决用餐问题。但即便如此,一天下来最多也只能跑十个左右地方,常常是一早出发,晚上十一二点才能返回海口,个别工作人员一天跑了900多公里。

2月26日,海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对省内115家肿瘤专科医联体单位、13家非医联体单位防疫物资的首轮派送任务圆满完成,历时45天,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支援目标。

“五指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当时防控压力非常大,物资十分紧缺,急需口罩,有的医护人员的口罩都是反复使用,有的用了一个多星期都舍不得扔。当时就向医疗队求助,希望我们能送一些口罩。”郑建家告诉记者,尽管在当时全国的口罩都十分紧缺,但是医疗队在多方协调之后还是火速给他们支援了500只,解了燃眉之急。

“医联体虽是一个社会组织,但我们始终认为,每个成员都缺一不可。新冠疫情对医联体是一次大考,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医疗队队长杨松说。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

跨越1600公里 守护生命方舱

团队简介

由海南医学院以及海南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组建,作为第一个抵达江汉方舱医院的车队,守护生命方舟直至休舱。获得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武汉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 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新年伊始,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的队员们又投入到紧张的急救演习训练中。制定演习方案,挑选场地,部署演习任务……大家在各自岗位上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

时针拨回到2020年2月3日20时30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集结完毕,出发!”一声令下,由10辆特种医疗救援车组成的车队从基地驶出,在夜色中奔赴湖北。

59名来自省内各家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队员,纷纷写下请战书。泪别家人,日夜兼程,在经历了39个小时1600公里路程后,他们顺利与其他队员会师江汉方舱医院,成为国内第一个抵达江汉方舱医院的车队。

“在交上请战书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此次奔赴湖北,面对的可能是一场持久战,但作为一名医疗卫生工作者,只要国家需要,无论前方战斗有多么艰苦,我都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救援队队员、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室主管护师廖保丹说。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蔡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当时他们配备了10辆特种车,分别承载手术、重症监护、药剂、供电、物资保障、宿营等不同任务,这些车辆一字排开,就是一座可独立运行的流动医院。这也是这支队伍组建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走出岛外,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江汉方舱医院是湖北第一批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早期医院条件有限,医务人员紧缺,海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需要管理大约300张床位,最多的时候达到400余张。

“第一次进舱的时候心理压力比较大,防护也没有做到位,发生了缺氧症状,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濒死感’。因为都戴着面罩,一般人还真注意不到。幸好队友及时发现,并顶着工作压力扶我出舱,否则长时间缺氧后果不敢想象。”救援队队员曾晓洁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进入方舱医院前,需要执行严格规范的消毒及穿防护服等流程,每次都需要至少一个小时,进入方舱医院内,救援队医生4人一组对每个患者进行问诊、检查、治疗和安抚,并书写病历,几个小时下来口干舌燥,嗓子沙哑。当救援队人员走出医院时,每个队员脸上“烙”下护目镜及口罩留下的深深印痕,眼睛都已经红肿……

为了安抚患者,队员们还组织患者做广播操、跳广场舞、练八段锦和唱儋州调声,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工作期间,队员共收到多封患者书写的感谢信。

2020年3月9日,江汉方舱医院休舱,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的队员们凯旋归琼。据统计,从参与方舱建设,到休舱凯旋,医疗队累计管理患者1053人,累计治愈出院134人,累计开展影像学检查722份。院感工作人员方舱累计工作355小时,累计防护培训359人次。(海南日报海口2月25日讯)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

战疫中的“生命摆渡人”

团队简介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的医护工作者们曾24小时奔波在由海口各个发热检测点、港口、车站、机场、隔离点以及救治医院连成的“生命转运线”上,被大家称为战疫一线的“生命摆渡人”。

■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收到,请维护现场秩序,保持电话和道路畅通,马上就到!”2021年2月18日,随着调度中心的一通紧急电话,海口市120急救中心院前医师孙琼其突然中断了采访,消失在了摄像机前。

“刚刚外面突发一起交通事故,我必须火速赶往现场开展救治,很抱歉。”约两小时后,回到医院的孙琼其向海南日报记者致歉。

出诊 120接报必达

“注意,这是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请迅速出诊!”时间回到2020年1月20日下午3点,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正在召开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培训会。而此时,120调度中心接到报警电话,海南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需要将患者接到定点收治医院治疗。

当时当班医护人员已经全部出诊,接到指令,已到高铁站准备乘车回老家过年的院前医师孙琼其第一时间返回了医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孙琼其吃住都在单位。“职责所在,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在新冠肺炎的危害性、传染性等各项数据还未厘清的情况下,冲锋在前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但面对患者,孙琼其丝毫没有畏惧。

“救治流程中每个环节都特别忙,患者从哪里来,转运到哪里,有没有床位,有没有足够医护人员等,我们都要参与、协调。当时我们中有很多准妈妈都扑在了一线,很多同事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岗位。我非常想我的爸爸妈妈……”调度员王秋萍回忆当时情景,不禁哽咽落泪,她告诉记者,当时海口市政府指定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都由海口市120急救中心负责接诊和转运,作为党员和中心的调度员,她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团圆。

“当时有个武汉来的疑似病例,他在工地干活出现了干咳和发热症状,他的5名工友也全部来自武汉,我们需要对他进行检测和处置。当时对方并不配合,摘掉口罩就开骂,甚至有肢体冲撞,我们耐心安抚并说服了他。”孙琼其说。

转运 全天候“摆渡”

对于120急救医护工作者来说,消杀工作不比转运工作轻松。因为发热患者的特殊性,每次转运后都需要认真地消毒杀菌,才能避免交叉感染,每辆负压救护车的消杀都要进行2个小时。

“消杀人员是非常辛苦的,穿着防护服,手提着4公斤重的消毒机,经常要忙碌到凌晨两点多才能休息。”43岁的急救科副科长尹艳萍几年前刚刚退居二线,疫情当前,经验丰富的她主动请战上一线,担任消杀组组长,承担起繁重的消杀工作。她告诉记者,她们承担琼北地区所有急救车和急救医护人员每天的消杀工作。要对负压救护车的急救舱和急救设备进行喷洒、擦拭以及地面拖洗消毒,30分钟后打开负压车车门进行通风,对急救厢、急救设备再用清水擦拭。精密仪器设备都要用保鲜膜一一包好。由于他们的严谨与细致,急救一线人员无一人感染。

据统计,在新冠疫情防控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疫情期间共接警电话19853次,总派车4626次。其中累计接诊新冠疫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隔离观察人员等共465人次,接诊发热病人331人次,出动负压型救护车316次,洗消救护车664车次,出动医护人员1472人次。

数字背后,是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每一位医护人员动人的故事。他们没有主战场上的英雄光环,他们全天24小时奔波在由海口各个发热检测点、港口、车站、机场、隔离点以及救治医院连成的“生命转运线”上,是坚守抗疫一线的“生命摆渡人”。(海南日报海口2月25日讯)(侯赛 马珂)

本文地址:http://www.quleyi.com/html/164d49910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年报收官!十大“盈利王”“分红王”出炉

赵明剑:孙兴慜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咱们放开踢就没问题

“黑金”丑闻持续发酵,岸田内阁不支持率创70多年来最高纪录

重罚!官方:广州球员布格拉汗用头顶撞对手+吐口水,停7场+罚7万

2024年滨州市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暨春季汽车消费节正式启动

一名乌克兰卡车司机在波乌边境等待过境时死亡

国足历届世预赛战绩:仅02年进军世界杯,连续两届晋级12强赛

联合国官员:加沙地带90%以上人口流离失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