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茶缘”圆了群众致富梦——记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张淑珍

娱乐2024-04-20 10:25:3933

在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办公室,张淑珍介绍商南县茶叶种类。圆群研究誉

“南茶北移四十年,富梦心血酿就幸福花;茶圣九天应回首,记商茶经补写商南茶。洛市”这是茶叶长张一首在商南县茶农间广为流传的茶歌,唱的所名淑珍是张淑珍艰苦创业、带领老百姓致富的一世茶缘故事。

在商南,圆群研究誉人们都知道“没有张淑珍,富梦就没有商南茶”。记商

一张办公桌,洛市一个沙发,茶叶长张茶几上摆放着各类茶具,所名淑珍靠墙的一世茶缘柜子里是琳琅满目的茶叶珍品,5月8日,记者在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办公室见到了人称“茶奶奶”的张淑珍。“我这儿都是商南当地茶,有绿茶、白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清香味浓,从南方引进,但北方的品质更好,因为它生长期长……”说起茶叶,张淑珍如数家珍,一边为大家泡茶,一边讲述她与商南茶的“一世茶缘”。

1961年,24岁的张淑珍从西北农学院毕业,与爱人来到大山深处的商南县林业站工作。当时,商南县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次调研中,一位老太太用自己珍藏许久、仅有的一份挂面给夫妻俩煮了一碗面条。“这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一顿饭。老百姓的真情让我终生铭记,我默默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所学,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张淑珍回忆道。

怎样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呢?还得从山上做文章。

从1962年起,张淑珍从外埠引进杨树、桉树、茶树等在商南试种,想从中找出生长快、有效益的树种来。经过反复尝试,茶树种活了,这一年是1967年,收获茶叶1.9公斤。张淑珍高兴地把茶叶分成一两一包,送到了38位县上领导、部门同志手里。人们惊叹不已:“茶种成了,茶种成了!”

此后,为了种茶,张淑珍远赴浙江上旺村考察;大雪封山仍翻越秦岭赶往汉中学习。她在苗圃住干打垒,在茶山住窝棚,观察记录200多万字,并据此提出了“南茶北移”的可行性报告。

报告送到县委,县委书记主持召开了商南县第一次茶叶生产会议。1972年冬天,全县上万农民走上荒山秃岭,开挖茶田,到1976年商南茶园就达到了2.7万亩。1975年,张淑珍的茶场缴售商品茶250公斤。北纬33°的商南县长出了茶叶,将茶叶产地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结束了商南不产茶的历史。

“茶树引种成功了,可茶叶怎样才能卖出去呢?”改革开放初期,茶叶由供销社统一销售,农民的利润并不多,如果卖不动,农民就会辛苦一年而无所获。

时任商南县茶叶站站长的张淑珍坐不住了,她大胆倡议,成立商南茶叶联营公司,带领茶农闯市场,由联营公司负责茶农的技术服务、物资供应、茶场建立等,建立统一生产计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定价收购、统一系列加工、统一包装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的经营管理体系,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茶叶产业化发展格局。商南县茶叶站脱离了财政供养,实行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为全县事业单位向市场经济转轨树立了典范。

为了商南茶,张淑珍已奋斗了近60年。无论是酷热盛夏,还是寒冷隆冬,人们总能看到她在茶园忙碌的身影。回到家中,她又是查看书籍,又是整理资料,终日不停,废寝忘食。她与同事们总结出公道密植、施肥、修剪、采摘等6项技术措施,使试验田亩产茶由50公斤上升到270.6公斤,突破了低产难关。他们精心研制的“商南泉茗”曾多年被评为陕西省名优产品,获得“陆羽杯”大奖。

如今,商南全县共建茶园25万亩,有茶叶加工厂200多家,5万多人从事茶业种植加工工作,年加工茶叶达6500吨,产值近10亿元。茶叶已经成为当地富民强县的绿色支柱产业。

六十载务茶为群众。1982年到2017年,张淑珍获得荣誉、奖励13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的60多项。她先后当选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扶贫状元,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众多荣誉,张淑珍说:“这要感谢党的政策好,也要感谢群众的干劲大。我一直梦想着让群众以茶致富,把荒山坡变成聚宝盆。现在都实现了,这就是对我最高的奖赏。”(记者 屈荔鹏文/图

本文地址:http://www.quleyi.com/html/969e49479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夜族崛起》“莫蒂姆废墟”实机预告片分享

让两批“同年新兵”比翼齐飞

新华全媒+|我们在古城遇见从容——西安防疫升级首日见闻

微视频|大上海的烟火气 正在回来

美国驱逐74名海地人

乡味乡景需求旺 乡村民宿靠什么吸引消费者?

【创意视频】快看!他们把文物演活了!

人身损害赔偿的“城乡同案不同判”正式终结

友情链接